我国的茶叶应用先后经历了唐代煎茶、宋代点茶、明清泡茶以及当代饮茶等几个发展阶段,各有趣味。
2023年8月6日下午,在昆百大新西南广场三楼,雨傣茶空间,一群有活力的年轻人,以茶膏为汤,点茶成画。
1107年,一位25岁的年轻人,把他的习茶笔记结成集,印刷出版。这一年正好是大宋大观元年,后世称这本书为《大观茶论》。
这位爱茶的年轻人就是北宋第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,北宋是中国古代审美的天花板,而赵佶的审美高度又是北宋的天花板。
唐代和宋代都盛行团茶,也就是把蒸青后的茶叶捣烂,然后拍入模具成型为茶饼状态,由于茶饼上会压有龙凤纹,被称为龙团凤饼,使用时,则是取一小块,碾成茶末。
唐代用茶的方式被称为煎茶,将茶末放入水中煎煮,水中放少许盐,有时还会放入姜。
而宋代流行的饮茶方式被称为点茶,泡茶者将茶末放入茶碗中,分次倒入少量热水,用一种被称为茶筅的竹制工具,快速击打茶汤,现出茶沫,名为汤花。
负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就是沿袭了北宋的点茶而发展起来。
天蝎座的宋徽宗赵佶是一个在审美上追求极致的人,在他的推动下,宋代的茶匠不断提升龙团的品质,制作出极致的皇家贡茶——小龙团。
最小的小龙团茶饼直径仅有1寸二分,比乒乓球的截面还小,在其面上,还压制着精细传神的龙纹浮雕。
有了极其精细的小龙团,斗茶的胜算大大提高,汤色更白,汤花也更细腻。
作为近乎偏执的极致追求者,宋徽宗赵佶不会止步于小龙团,他要求皇家贡茶北苑制作茶膏,脱离茶叶的形态,直取精华。
北苑的茶匠也不负所望,以常温压榨、自然阴干的方式获得了白茶膏,被宋徽宗赐名为玉蝉膏。
图片上传失败重试
赵佶立即尝试用白茶膏用斗茶,易于起茶沫,汤色如雪,汤花绵密,咬盏持续力极强,从此,茶膏成为宋代皇室斗茶的秘密武器。
参加本次“茶膏为汤,点茶成画”活动的青年,都是初次体验斗茶,全无经验。
为了致敬宋代皇家顶级斗茶的玉蝉膏,本次活动使用的茶为蒙顿茶膏出品的白茶膏。
首次上手点茶的新人,全部成功的点出汤花雪白、绵密,咬盏非常棒的茶汤,无一例外,时隔九百年,再次证实了茶膏是点茶的秘密武器。
在分享时间中,点茶成功的小伙伴们,心中都有些自豪的小激动。
还有善画者,边听分享,边勾勒出一幅宋式点茶意境。
西方的奥卡姆剃刀原理,与东方宋徽宗赵佶的茶膏点茶,看似天涯之遥,实则皆致力于追求事物的精髓,强调简洁和高效。
漫长的历史中,中国茶叶的开启方式经历了多种变革,而赵佶则提出的新的泡茶方法——用固态的茶膏点泡,旨在通过最简单、最直接的方式,呈现出茶的真正韵味。
赵佶推动的常温压榨制膏法,在600年后,再次启发了清代皇帝乾隆,然后就有了清代宫廷普洱茶膏。
智慧在历史中延续并发展,继承了宋清两代的顶级制膏思路,才有了今天冷萃、超滤和冻干的蒙顿茶膏。
(转载自蒙顿茶膏公众号)
还是老祖宗会玩,我们现在除了需要电的东西,其他都是老祖宗玩剩下的。
喜欢和践行传统文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,这样的活动真好